nEO_IMG_IMG_1864.jpg       

 九鄉溶洞內的鐘乳石加上五彩燈光,令人目炫神迷。

  

 雲南流傳兩句話「地上看石林,地下看九鄉」,到雲南旅遊,不能不看特殊的喀斯特地形。想看喀斯特地形,一定要到九鄉去欣賞地底的溶洞,再到石林去拜拜「石頭公」,看看美麗的「阿詩瑪」,少了任何一樣,就等於白去了。

 「喀斯特」這個名詞,來自前南斯拉夫的一個地名。世界上有很多地方的地質由石灰岩構成,當地古老的岩層經過億萬年的風化,及雨水、河水的雕琢,形成鐘乳石、石筍、石柱、溶洞、伏流等樣貌,地形變化多端。由於喀斯特這個地方極具代表性,因此全世界類似的地形,都被稱為喀斯特地形。

 中國也有豐富的喀斯特地形,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石灰岩地貌,是廣西桂林的灕江風光;中型的石灰岩石林,分布在雲南、貴州兩地;地底溶洞之翹楚,則非九鄉溶洞莫屬。

 九鄉風景區位於雲南省會昆明市宜良縣,屬於九鄉彝族自治鄉,進入風景區後,會先搭電梯抵達數十公尺下的蔭翠峽,那原是一段洞頂塌陷的地下河流,經築壩提升水位,現在成為可以划著小船,仰望壁立如削的峽谷,為遊客帶來第一道震撼。

 

nEO_IMG_IMG_1776.jpg   

蔭翠峽原是地下河流,因洞頂塌陷而重見天日。

nEO_IMG_IMG_1799.jpg   

乘著小舟在蔭翠峽划行,宛如穿梭在時空的長廊。

 

 接下來沿著盤旋的步道,緩緩走入地底世界,龐大的伏流奔騰,轟隆水聲在耳際回繞,看似柔弱的水,竟有如許滴水穿石、鑿透山脈的力量,令人不禁生敬畏之心。

 地底有多處稱為「神田」的特殊地形,看起來像水汪汪的梯田,這是含碳酸鈣的水不斷流動堆積而成,不知要經過多少億年,才能形成這種天然奇景?我在玉龍雪山下的白水河,也有看到類似這樣的景色,不過那是人造的「山寨版」,否則哪堪氂牛載著客人在上面踩踏?

 溶洞中瑰麗的鐘乳石,在五彩燈光輝映下,呈現迷人的風情,洞內空間相當狹窄,遊客摩肩接踵,遇到有人乘著「滑竿」經過,大家便要側身讓路。「滑竿」由兩個轎夫一前一後扛抬,羊腸小徑高低起伏,這個錢真不好賺。

 可是如果腳力差的人,在洞裡上上下下的,真的會吃不消,因此花錢以「滑竿」代步,也算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洞內最寬闊的地方稱為「雄獅大廳」,它因洞口有塊石頭狀似雄獅而得名,這個洞穴大到不可思議,我估計並排站個五、六千人,跳個團體舞或做個大會操,應該都不成問題。在九鄉風景區入口處,最好先「解放」一下,否則要一直憋到「雄獅大廳」才有廁所,中間路途遙遠,我這趟就為此吃足了苦頭。

 俗話說「九鄉溶洞九十九,數完溶洞白了頭」,九鄉溶洞規模龐大,六大景區當中只開放一個疊虹橋景區,還有許多美景尚未開發,但眼前的一切已夠讓人驚歎了。

                

nEO_IMG_IMG_1827.jpg    

伏流在洞穴中奔騰,忽明忽暗,聲勢驚人。

 nEO_IMG_IMG_1837.jpg  

快樂公主欣賞雌雄瀑布,可惜我技術不好,瀑布變成一團黑,

下回要好好改進。

nEO_IMG_IMG_1846.jpg  

  層層疊疊的「神田」,是水中碳酸鈣堆積而成的藝術傑作。

 nEO_IMG_IMG_1849.jpg  

像不像一塊塊梯田?

 nEO_IMG_IMG_1850.jpg  

水又冰又涼。

nEO_IMG_IMG_1854.jpg   

在玉龍雪山白水河也有這種特殊地形,但那是如真包換的「山寨版」,

否則絕不可能准許氂牛載著觀光客在上面踩來踩去。

   nEO_IMG_IMG_1863.jpg  

形成這樣的石柱,要經過多漫長的歲月呢?

nEO_IMG_IMG_1822.jpg

 「雄獅大廳」是座超大山洞,幾千個人在裡面開趴都不成問題。

nEO_IMG_IMG_1820.jpg   

「雄獅大廳」的入口有一座巨石,很像威猛的雄獅。

nEO_IMG_IMG_1872.jpg   

鑽出九鄉溶洞,我們家的小侄女還為剛才的美景興奮不已。

nEO_IMG_IMG_1888.jpg   

「不遊九鄉,枉來雲南」,那就跟這塊大石頭合影留念,

表示我們曾到此一遊,有圖為證。

 

   ----------------------------------------  中 場 休 息 五 秒 鐘  ----------------------------------------------

nEO_IMG_IMG_1895.jpg   

石林是中國國務院公布的一級景區,也是世界自然遺產。

 

 距離昆明約七十公里的石林,總面積約三百五十平方公里,與貴州荔波、重慶五隆合稱為「中國南方喀斯特,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雲南石林的石灰岩形成於大海中,因地殼變動,海陸大挪移,在大自然這位藝術家的巧手下,為冰冷的石頭雕塑出奇形怪狀,經過人們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更增添無數傳奇。

 

nEO_IMG_IMG_1911.jpg   

很多人都搶著在「石林」這兩個字前照相,人頭比石頭還多。

 nEO_IMG_IMG_1912.jpg  

像一幅怪石崢嶸的山水畫。

nEO_IMG_IMG_1931.jpg   

每塊石頭都像一座險奇的山峰。

nEO_IMG_IMG_1942.jpg   

這塊石頭好像地基不穩,快要滾下來了。

  nEO_IMG_IMG_1971.jpg     

流口水的駱駝?

nEO_IMG_IMG_1948.jpg   

像不像一隻小烏龜?

 nEO_IMG_IMG_1957.jpg  

面壁思過?

 nEO_IMG_IMG_1958.jpg  

唐僧赴西天取經?

 nEO_IMG_IMG_1960.jpg    

三人行必有我師?

nEO_IMG_IMG_1970.jpg     

遊客們發揮最高的想像力,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石頭是石頭。

nEO_IMG_IMG_1975.jpg   

兩大幫派在談判?(對不起,我已經掰不出來了)。

 

 最動人的,應該就是「阿詩瑪」的故事吧。「阿詩瑪」是流傳於雲南彝族撒尼人之間的敘事長詩,描寫美麗的農家女阿詩瑪,被有錢有勢的熱布巴拉家搶走,她雖被情郎阿黑哥救回,不幸卻被洪水捲走,變成了一塊石頭,亙古守候著她的阿黑哥。每當人們對著十二崖子的山谷呼喊,似乎還可聽到阿詩瑪的回應。

 穿梭在石林間,彷彿每顆石頭都著了魔咒,只要一聲輕喚,就可幻為人形活靈活現起來。乘著想像的翅膀,可以任意翱翔,若說到野柳一定要看「女王頭」,到石林可別錯過「阿詩瑪」。

 

nEO_IMG_IMG_1978.jpg   

這裡的姑娘都叫做「阿詩瑪」,她們帽子上長了兩隻角,

那是象徵彩蝶的「布爾瑪」,姑娘如果喜歡一個人,

就會摘下「布爾瑪」當定情信物,

要是你好奇亂摸的話,可得對人家負責一輩子。

 nEO_IMG_IMG_1976.jpg  

在石林公園擔任解說的阿詩瑪,騎著摩托車去上工好拉風。

 nEO_IMG_IMG_1977.jpg   

雲南十八怪之一的「領帶當腰帶」,是阿詩瑪傳統服飾的一種特色。

nEO_IMG_IMG_1990.jpg   

這就是名聲響叮噹的阿詩瑪。沒見到她,您這趟雲南就白來了。

nEO_IMG_IMG_1991.jpg   

按著指示標幟,你一定不會錯過阿詩瑪背著籮筐、

昂首遠眺,那美麗迷人的身影。

nEO_IMG_IMG_1992.jpg   

相較於形單影隻的阿詩瑪,這兩塊石頭好像一對戀人,

正在深情凝望。

nEO_IMG_IMG_1993.jpg   

我們這樣像不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