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芙羅迪西亞Aphrodisia是土耳其愛琴海地區的古城,它的名氣雖然不如艾菲索斯,但建築之精緻與保存之完整,均不在艾菲索斯之下,到土耳其旅遊,千萬不要錯過這座以愛與美女神阿芙羅黛特Aphrodite命名的美麗城市。
阿芙羅迪西亞的歷史可追溯到西元前三千年,在羅馬時代達到鼎盛階段,透過商業貿易,不但創造驚人財富,累積深厚文化底蘊,更是小亞細亞地區藝術、哲學、醫藥的中心。這座古城於西元七世紀毀於地震,數千年繁華煙消雲散
土耳其的古蹟挖掘,仰賴一些國家的資助與技術合作,依照合約,挖掘國可獲得出土物的百分之十,但這百分之十往往是最精美、最有價值的部分,後來大多流入列強各國的博物館,只有阿芙羅迪西亞的考古挖掘,是由土耳其團隊主導進行,挖出的重要文物都在當地建博物館保存,所以沒有「肥水流落外人田」的遺憾。
這座建築Tetrapylon位於阿芙羅迪西亞古城入口,也是最醒目的地標,希臘文的Tetra是「四」,pylon是「門」,也就是由四組四根石柱撐起來的門,看起來氣派非凡。
進入阿芙羅迪西亞的路崎嶇不平,要坐這種拖拉機拉的「專車」。
阿芙羅迪西亞博物館,收藏許多考古挖掘出的珍品。
阿芙羅迪西亞附近有大理石採石場,當地又有雕刻學校與作坊,不但形成雕刻藝術中心,
也留下許多價值連城的作品。
這些看不懂的字大概是希臘文。
阿芙羅戴特神殿遺址,原已倒塌的石柱被拼湊重組起來。
還有很多塊拼圖要拼。
阿芙羅迪西亞的大運動場建於西元二世紀,長262公尺,寬59公尺,可以舉辦各種運動競技及賽馬,大約可容納三萬名觀眾,是全世界保存最完整的古羅馬運動場。
因為這個運動場實在太大了,要全部坐滿實在不可能,所以後來只使用其中的一小部分,照片中間草地被踩出的圓形小徑,外面就是羅馬時代加砌的地方,把活動範圍縮小在這裡,要不然這麼大的運動場,東坐一個,西坐一個,多難看啊!
到底這個運動場有多大呢?從這個角度看您就知道了。
艾菲索斯Ephesus(希臘語Ἔφεσος、土耳其語Efes),位於加斯他河注入愛琴海的河口,是古希臘人在小亞細亞建立的一個城邦,從羅馬時期開始,艾菲索斯就是亞細亞省(小亞細亞西部)的省會,人口多達五十萬人,被稱為「亞洲第一個和最大的都會」。
艾菲索斯也是《聖經》中提到的「以弗所」,是早期基督教的中心,使徒保羅曾以此為基地,向「外邦人」宣講基督教的教義,並留下了《以弗所書》等著作。
艾菲索斯以亞底米神廟(女神戴安娜的首要神龕)、圖書館和大劇院聞名於世。西元六世紀,因通往愛琴海的河道淤塞,航運中斷,艾菲索斯地位一落千丈,終於遭到棄置,直到十九世紀後期,才被考古學家挖掘出來,重見天日,目前挖掘復原工作仍持續進行中。
艾菲索斯是個規模龐大的古城,需要完整的供水系統,這個陶製的管線就是古時候的水管。
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都來看古蹟。
這些列柱原本被地震震得東倒西歪,能拼湊成這樣已經不簡單了。
音樂廳Odeon是城裡官員開會的地方,有時也可舉辦音樂戲劇表演,約可容納一千四百人。
那麼多人要怎麼「方便」呢?這個就是古代的廁所,不但沒有隔間,大家還可以一面「做蛋糕」,一面談政治、聊八卦,是最有「味道」的社交場所。
克里特斯大道,兩旁有許多古代的豪宅與精品旗艦店。
古代豪宅地面鋪的精美馬賽克。
古羅馬哈德良大帝神殿,建於西元一三八年,快要一千九百年了,乖乖!
哈德良神廟外面拱門中央是勝利女神Nike雕像,內面拱門中央則是「蛇髮女妖」梅杜莎Madusa,一神一妖的組合,還真的相當有趣。
勝利女神雕像,據說Nike公司的勾勾商標,就是從這個雕像得到的靈感。
赫丘力斯之門 Gate of Hercules ,門柱上有兩尊大力神,這個門以內是貴族及政府官員住的禁區,以外才是平民百姓可以活動的範圍,階級非常嚴明。
上圖的勝利女神雕像,原是這座赫丘力斯之門上方的門拱。
這個醫藥標誌,說明艾菲索斯曾是古代的醫學中心。
赫密士Hermes是商業、市場之神,據說「愛瑪士」的商標就是由此而來,阿偶怎麼看不太懂?
塞爾瑟斯圖書館是艾菲索斯最精美的地標性建築,曾經有十二萬卷藏書。
這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古羅馬圖書館建築之一。
通往圖書館的大理石大道地面,有歷史上最早的色情廣告。
據說以前的男人常騙太太,說要到圖書館去看書,結果卻從地道跑到圖書館旁邊的妓院尋歡,我把這個「典故」畫下來,大家笑笑就好,不要誤會男生上圖書館都會「走私」。
和剛才介紹的小劇場比起來,這個大劇場大多了,足足可容納二萬五千人!聽說耶穌門徒保羅曾經在這裡佈道,埃及豔后克麗奧佩特拉曾經和安東尼手牽手,一起走過那條大道進場欣賞節目,大魔術師胡迪尼曾在此表演「水中脫逃」、麥可傑克森曾在這裡「月球漫步」,滿場觀眾揮舞螢光棒、瘋狂尖叫.....,(以上有些是歷史典故,有些是我胡謅的,請多包涵!)
劇場到底有多大呢?就是這麼大啦!
據說聖母瑪麗亞在耶穌死後,為逃避猶太人的迫害,逃離巴勒斯坦,使徒約翰為遵守對耶穌的承諾,將瑪麗亞接到小亞細亞奉養,地點就是艾菲索斯附近的塞爾丘克,瑪麗亞在此平安終老,未再回到巴勒斯坦故鄉。
這裡已成為天主教的聖地之一,每年八月十五日的「聖母升天節」,更是人山人海。
聖母像
土耳其的聖母瑪麗亞,裡面有個中文的「土」字耶!
有座聖者的雕像,拿著碗餵食小鳥,充滿了慈悲。
瑪麗亞小屋附近有三道泉水,分別代表財富、健康與快樂。泉水旁邊還有一座許願牆,很多人都把心願寫在紙上,其求聖母保佑,心想事成。
趕緊把心願寫下來
綁在許願牆上
來到美麗的山城席林傑,建築具有希臘紅瓦白牆的風味。
小巧精緻,曲徑通幽。
搭在葡萄藤下的小商店
新鮮的石榴、梨子、葡萄、無花果、柑橘,都是剛摘下來的。
村裡的聖母教堂前有座水池,聽說把錢投進那個「錢坑」就可美夢成真。
席林傑盛產水果與美酒,站在街頭酒吧就可以乾一杯。
賣酒的小販問我們來自何方?我說Taiwan,他馬上熱情的說:「Hello Taiwan!」
這聲親切招呼,讓我忘記了逛古蹟逛到「鐵腿」的疲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