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飛OS:媽媽咪呀!這個魚怎麼跟我一樣有長鬍子!
貓魚出沒!我們家開心農場前的小水溝,發現有貓魚的蹤跡,立刻引起一陣騷動!
貓魚是什麼東西啊?有人聽過嗎?
原來貓魚就是我們說的土虱(土殺)啦,土虱是鯰魚科的一種,鯰魚科的魚身體光滑無鱗,嘴巴上面有長鬚,看起來跟貓的鬍子很像,所以被西方人稱為Catfish(貓魚)。我們台灣人視為滋補聖品的土虱,又叫塘虱或鬍子鯰,它的英文名稱叫Walking Catfish(會走路的貓魚)。
土虱通常生活在池塘與溝渠等水生植物叢生的靜水域或緩水流處,有時棲身處乾枯,它會爬行到有水處,生命力非常強,難怪人家說它會「走路」!
我們家開心農場前的水溝,農田灌溉時會注滿從烏山頭水庫放下來的水,平常溝中是乾的,但在涵管裡或較低窪處,會留有一些積水或泥濘,成了土虱棲身的好所在。
為了抓土虱,我們動員了大隊人馬,先用魚鉤垂釣,它聰明的很就是不吃餌,後來改採「竭澤而漁」法,在水溝兩頭築起土堤,把這一段的水舀出去,隨著水位慢慢降低,躲在涵洞裡的土虱開始蠢動掙扎,企圖爬過土堤逃走,經過一番搏鬥,終於將它手到擒來。
總共抓到兩尾土虱,每尾都約一尺長,約一斤重,以野生的土虱來說,個頭算是大的了。每個人都抓得很開心,只有老媽不開心,直唸「阿彌陀佛」。
魚被小弟帶回高雄,它們的下場如何呢?
小弟打電話來報告:「那兩尾土虱可能有上健身房,運動量很夠……。」
我們家開心農場前的水溝裡有土虱棲息。
這個畫面像不像江南水鄉啊?
用釣竿釣土虱?別傻了啦!
阿公也來釣釣看,旁邊有三位啦啦隊。
築土堤、設陷阱。
在涵洞口放個塑膠籃子堵住土虱的去路。
開始舀水了!
網子跟裝魚的水桶伺候!
有沒有看到涵洞裡的魚呢?
讓我趴下來仔細瞧瞧。
哇!土虱魚爬出來了,別讓它逃走!
為了表示我並非「只出一隻嘴」,大家決定把撈魚的畫面讓給我。
這是土虱的真面目。
土虱掙扎著要逃走。
生命力無比堅強。
最後還是落網了。
老鼠甲:「我看到有隻貓魚,身體比人還大......。」
老鼠乙:「聽你在噴雞規,少臭蓋了。」
(華君武作品 老鼠吹牛圖)
老鼠甲沒有吹牛,有些鯰魚(貓魚)的體型可能長到比人還大,
去年有個英國小女孩釣到一條鯰魚,長二點七米,重八十七點五公斤。
今年六月這位釣客在義大利曼多瓦的波河,釣到重達一一三公斤的巨鯰,
打破歐洲最大鯰魚的紀錄,不過這隻鯰魚很幸運,
沒有變成「藥膳土虱」或「鯰魚十吃」,
而是被放回河裡,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了。
(巨鯰照片均引用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