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勢街位於清代台南府城「五條港」的核心地帶,有舟楫販運之利,商肆、酒館雲集,市況非常繁榮,但在台江陸浮、港道淤塞之後,北勢街也隨之沒落,直到近年經過整修規劃,才逐漸重現昔日風華。
「行人接踵,船艇出入」,這裡曾有一片熱鬧景象,現在的北勢街已改名為神農街,街頭的石板路彷彿仍有牛車轆轆的聲音在耳邊迴繞。
北勢街的街頭是水仙宮,曾經是早年府城「三郊」的總部。「三郊」包括「北郊」蘇萬利、「南郊」金永順、「糖郊」李勝興,是由各大商號集合而成的商業貿易組織,類似現在的商業同業公會。
「三郊」除了做進出口貿易之外,也負責浚渫港道、鋪橋造路、振興教育、建造城牆、協助治安之外,還曾組成義軍擊敗海盜,發揮安定台南社會的力量。
現在水仙宮的政經影響力已大不如前,廟前廣場成為人聲雜沓的菜市場,不細心探究,不知道它曾有過這麼輝煌的歷史。
北勢街另一頭的藥王廟供奉神農大帝,所以現在更名為神農街。
很多老房子已頹敗不堪,但從精雕細琢的樑柱窗櫺,仍可窺出昔日的豪門氣派。
有些已改建成精巧的小洋房。
斑駁的紅牆白灰上面,被加上黑色水滴狀的裝置藝術。
繽紛的窗花非常喜氣。
連開喜婆婆也來北勢街逛街了。
北勢街有很多特色商店、工作室、餐飲、民宿進駐,
為老街帶來更多新氣息,也帶來遊客與商機。
連招牌都成為一種風景。
神農街因海安路的拓寬被攔腰截斷,很多老房子被拆毀,
剩下的牆面經過整修與彩繪,成了美麗的街道藝術。
照片中的畫面就是神農街四十九號「永川大轎」的剖面圖,
將裡面工作的場景鮮活呈現。
永川大轎雕刻工作室古色古香。
我從畫面中的木梯爬上樓,走進異次元空間。
畫面中有幾位師傅正在埋首工作。
真實世界裡,師傅一刀一琢的雕鑿著手中的藝術品。
手工細膩的神轎作品已經成形,等待上漆。
管它叫做北勢街還是神農街,反正像這麼有味道的老街,
在台南已經很難找到了,應該好好珍惜保存。每逢農曆春節,
這裡都會沿街掛起花燈,吸引無數遊客。
整修過的金華府,兩盆清香撲鼻的水仙迎賓。
兔子燈籠站在街邊向來往的遊人招手。
洋溢著喜氣與溫馨。
還可以猜燈謎。
北勢街就是這麼一條迷人的府城老街。
越夜越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