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44年靶場美軍偵照圖   

google 衛星地圖中,可清楚看出台南市區有兩條不尋常的平行線,

迥異於一般都市紋理。

 

前一陣子發表「北馬之嘶碑」一文,蒐尋相關資料時,發現陳凱劭先生所找到的1944年美軍對台南市的偵照圖 ),從中可以印證與石碑有地緣關係的騎兵隊、跑馬場位置,而更引起我興趣的,則是圖中兩條神秘的平行線。

這幅偵照圖是美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為了空襲台灣而製作,除了利用偵察機空拍之外,也參考日本人所發行的地圖,當然也有「○○七」諜報員的刺探,然後進行精密繪製,由於其用途是為了轟炸作戰之用,因此對軍事設施描繪格外詳細,台南市的一些軍事目標,在圖中一覽無遺。

這張地圖目前已經解密,任何人都可以上網閱覽、摘錄、使用,各位格友如果有興趣,不妨去瀏覽一下。

在日據時代第二步兵聯隊、衛戌病院、台南騎兵隊的北邊,有一處呈西北、東南走向的長條形軍事設施,長約 一公里 多,地圖上標示 TARGET  RANGE ,也就是靶場,我的老家就在那附近。

高中的時候,我們家搬到台南市開元路228巷,當時那邊還有很多農田,巷子的那一頭是好幾個眷村,中間隔著磚牆,牆裡彷彿是另一個世界,我記得眷村後頭有一座小山,叫做「打靶山」,高度約 四十公尺,山腳下有一排散兵坑,我們溜去那邊玩時,偶而還會撿到一些彈頭。

從開元路到我們家及眷村這邊,中間有一座美國學校,那座學校叫做Wayne Wright School,裡面漂亮的不得了,那時我總覺得奇怪,美國學校兩旁的開元路212巷、228巷,怎麼會這樣又長又直,好像兩條平行線呢?

隨著我長大離家北上求學,這個疑問也被我拋在腦後了。

「打靶山」在清朝時稱為「旗兵山」,當時已是駐軍練武之處,日據時代在附近有步兵、騎兵、炮兵等軍營,就在「打靶山」練習射擊,光復初期當地仍做靶場之用,後來才將這塊長條形的軍事用地改成眷村,從西北方算過來,分別是富台新村、自強新村、果貿二村、自治新村,後來中山高速公路施工時,「打靶山」像愚公移山一樣被鏟平,土方移去建高速公路之用,原址改建成慈光十三村。

為配合眷村改建政策,自強、果貿、自治等眷村已拆除,改建成大樓式的果貿二村國宅,富台等眷村則改建成長榮國宅社區,慈光十三村眷戶已全部遷出,破舊的建物仍巍然獨存,訴說著一頁竹籬笆的滄桑。

自治新村拆除時,日據時代的靶溝意外的重見天日,這條靶溝長約 一百公尺 、寬 三公尺 、深 二公尺 ,以磚塊砌成,上面有鋼筋水泥的掩體,保護靶溝勤務人員安全,目前台南市政府已將該處指定為遺址,並命名為「三分子日軍射擊場遺址」。當地社區民眾還向國防部陳情,希望把靶壕保留下來,連同附近空間闢為靶壕公園,為歷史做見證。

在地面上,昔日竹籬笆與社區間的隔閡已經淡化,道路開闢與樓房興建,使得地貌更加模糊,不過換個角度,從高樓頂上、從邈遠的歷史繪圖中,我仍可依稀認出,那兩條神秘的平行線。

 

1944 年美軍偵照圖中的台南市日軍靶場,右下方綠色部份為「打靶山」。

「打靶山」被鏟平,土方移去蓋高速公路,遺址興建慈光十三村, 目前已人去村空。

眷村內有濃厚的「守望相助」精神。

空蕩蕩的眷村中,留下一面國旗守護家園。

滿地碎玻璃映著斑駁的樓房殘影,更添幾許淒清。

自治新村拆除後,日據時代的靶溝遺址重見天日,也勾起人們對「打靶山」的回憶。

國軍打靶的老照片。

國軍射擊的照片雖已模糊,但彌足珍貴。

重興社區民眾熱心整理靶壕遺址環境,希望政府能保留該遺址為靶壕公園。

自治新村有兩棟眷舍獲得保存,現在做為社區文史工作室,內有一些文物照片展出。


自治新村大門的字,是蔣夫人宋美齡所題。

老眷舍中簡陋的客廳,牆上掛滿軍旅生活的照片。

小女孩與木馬。

木馬還在,照片中的小女孩或許已當阿嬤了吧?

慈光十三村、自治新村、果貿二村、自強新村示意圖,

最左邊的自強新村,原本住的都是將官,其基地後來被新闢的林森路切成兩半。

改建後的果貿二村國宅大樓。

拆除後的自強新村,我摩托車鏡子中映射的是果貿二村國宅大樓。

從高樓中遠眺日軍射擊場遺址,前方綠地是舊美國學校,

遠方是改建後的果貿二村國宅,

後面由「打靶山」鏟平興建的慈光十三村,則被擋住看不見。

面對鏡頭的這排大樓就是果貿二村國宅。

美國學校停辦後,其土地約三分之二開闢成開元振興公園,供民眾休憩。

原美國學校的大門。

開元路北邊也有一部分靶場遺址,原來有富台等眷村,目前改建成長榮國宅社區大樓群。

圖為眷村改建後留下的富台新村大門。

長榮社區住戶集合全市十個眷村住戶組成,其凝聚力甚強,社區營造極為成功。

在台南市要看到這種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海飄揚的景象,只能到長榮社區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